TEL:020-15025395
MESSAGE客户留言
热线电话:
020-15025395
首页
关于我们
作品展示
团队组成
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资质荣誉
服务特色
人才招聘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品展示

丰收啦!红的黄的皆为希望甜的辣的都是喜悦

发布时间:2025-09-29 12:53:11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温丽芳)金秋风景好,最美是丰收。9月16日,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阳泉)活动在盂县秀水镇北关村文化产业园盛大启幕。围绕“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主题,全省11个市的干部群众代表齐聚一堂,展示振兴成果,唱响丰收颂歌。

  活动首日,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参与。“山货大集”里,46家“阳泉硒品”区域公用品牌用标企业全系产品、各县区特优农产品及脱贫村农产品摊位前人头攒动,硒土豆、富硒小米等优质农产品琳琅满目;14家非遗文化产品展位上,剪纸、面塑等手工艺品尽显山西特色。迷你直播间内,主播们热情推介,线上线下满减优惠同步发力,消费者边看边买,热闹非凡。“食全食美”丰收乡宴区更是香气四溢,土豆宴、小米宴等6家富硒特色宴席依次排开,市民游客争相品尝;古法酿醋、打月饼、压饼制作等体验专区前,大家亲手参与美食制作,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山西省第十六届农民书画展现场,以“和美乡村”为主题的书法、国画、农民画作品生动展现了丰收场景,引得观众驻足欣赏;盂县摄影展则用镜头定格乡村变迁与丰收瞬间,勾起人们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

  本次活动为期3天,还有启动仪式、群众联欢、村BA大赛、“云游阳泉推荐官”线上文旅推广等丰富环节,堪称一次丰收时节的文旅盛会。活动秉持“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理念,全方位展现“三农”成果,搭建起城乡交流、文化弘扬、产业促进的广阔舞台,将为盂县乡村振兴征程增添蓬勃动力。

  9月的临汾市隰县,秋高气爽,果香满溢。近日,隰县小西天莲花广场上,彩旗招展,以“寻梦‘小西天’‘梨享’新隰州”为主题的2025年隰县玉露香梨采摘季开幕式在此盛大启幕。企业代表、果农、果商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丰收盛会。

  梨都欢歌庆丰年,隰州秋实满庭芳。开幕式结束后,不少游客迫不及待前往梨园。在龙泉镇北庄村梨园内,连片的梨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套着的果袋在风中轻轻晃动,像是在向游客发出“采摘邀请”。果农尚香慧正手把手教游客采摘:“选梨要看果柄新鲜、果形饱满的,轻轻往上一提就能摘下来,这样能保证梨的完整和新鲜。”

  来自太原的游客吴敏华带着孩子,小心翼翼地取下果袋,看着果皮细腻、泛着红晕的梨果,孩子兴奋地喊道:“妈妈,这个梨好大,闻着好香!”母子俩提着采摘篮穿梭在梨树下,不一会儿就收获满满。刚摘下的玉露香梨,简单擦拭后咬上一口,清脆多汁、甜而不腻,吴敏华笑着说:“这才是正宗隰县玉露香梨的味道,是秋天的味道。这次来隰县,既能吃到正宗的玉露香梨,还能去小西天看看,这样的旅行特别有意义。”

  此次采摘季将持续至9月26日,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厨艺大赛、村歌大赛、明星直播带货、梨园采摘等系列活动将轮番上演。旨在以梨为媒,充分发挥隰县玉露香梨原产地优势,持续提升隰县玉露香梨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既要让玉露香梨成为农民的“致富果”,更要让它成为隰县文旅融合的“连接点”,将“玉露香梨”与“小西天”两大IP深度绑定,通过“节庆活动引流、采摘体验留客、文旅消费增收”的模式,推动文旅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让游客来隰县,既能赏小西天悬塑又能摘枝头的新鲜梨果,更能带走隰州的特色风物,让“来隰县、品梨果、游净土”成为新的旅游热潮。

  作为中国玉露香梨第一县,隰县盛产的玉露香梨个大皮薄、肉细核小、水多糖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品牌价值达87亿元。近年来,隰县全力推进梨果示范县建设,聚焦果品提质、果链壮大、果农增收,梨果产业加速向“特优品质型”转型,梨果全产业链建设初具规模,2025年隰县玉露香梨产量将达1亿斤,产值将近3.3亿元,销售辐射全国、出口海外。

  近日,从安泽县和川镇岭南村传来好消息,安泽县玉米高产创建田实打实收专家组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有关要求,现场对安泽县玉米高产创建田进行实收测产,实收玉米1121.3公斤/亩,取得全省玉米单产高产好成绩。

  测产地块位于岭南村的一块农田里,面积40亩,种植品种为“先玉1483”,于4月下旬播种,种植密度为5500株/亩,保苗5300株左右;实收面积1.67亩,实收鲜穗量2567.5公斤,折合每亩鲜穗重1537.43公斤,出籽率86.2%,鲜籽粒水分含量27.2%,千粒重1872.5公斤,实收产量为1121.3公斤/亩。

  在今年天气干旱的情况下,安泽县玉米高产创建田通过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及管理,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玉米单产水平,该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和示范意义。

  9月16日,位于阳泉平定县巨城镇连庄村的阳泉卫明宝葫芦工艺坊有限公司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挑选、清洗、配料,采用现代化设备制作完成辣椒酱,形成了完整的非遗辣椒酱闭环制作。

  今年辣椒酱产量将超过20万瓶,比去年增长10%,实现了产量稳中有升的态势,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辣椒酱现在已成功申报“连庄韵”省级非遗品牌,有香辣酱、微辣酱、鲜藕酱和拌饭酱4个口味。目前,公司形成了辣椒酱+公益葫芦的制作产业链,不断创新思维,带动周边村民创业增收。

  运城市万荣县稷王山的梯田上,青绿、金黄与道路交织,在蓝天白云的衬照下,美不胜收,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生态农业画卷。

  在万荣县荣河镇黄河滩涂千亩优质稻田里,收割机正忙着收割水稻。眼下正是黄河岸边早稻收获时节,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收获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初秋时节,长治市平顺县阳高乡南河沟沿线的山坡上处处可见红艳艳的花椒挂满枝头,浓郁的麻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村民们穿梭于错落的椒林之间忙碌采摘,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作为平顺县花椒产业的核心种植区,阳高乡南河沟沿线村庄正以花椒为纽带,串联起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成为全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咱们迴源头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钙、硒等微量元素,种出来的花椒颗粒饱满、色泽鲜亮、麻香纯正,别的地方根本比不了!”正在采摘花椒的村民王书平一边展示手中的椒穗,一边自豪地说。王书平种植花椒已有二十余年,亲眼见证了这片“石头山”一步步变成如今的“致富山”。

  近年来,平顺县秉持生态优先理念,持续开展产业技术培训,分区域实施提质增效项目,将南河沟作为花椒产业增收“试验田”,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大红袍”“小红袍”等优良品种,普及有机肥替代化肥、物理防虫、科学修剪等绿色种植技术。如今,南河沟的花椒不仅品质更优,产量也大幅提高,“南河沟花椒”已成为优质平顺花椒的代名词。“以前卖花椒总是被压价,中间商赚走了大部分利润。现在村里成立农业公司,实行保底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价格稳定,我们心里也踏实多了!”椒农王秀兰拿到刚结算的花椒款,笑容满面地说。

  平顺悠然南山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文彬介绍:“如今日加工鲜椒能力达8000公斤,彻底告别‘看天吃饭’。”通过标准化加工,花椒质量显著提升,产品不仅畅销山西、河北、内蒙古等传统市场,还借助电商渠道进入广东、浙江等南方省份。公司同时注重品牌打造,设计统一包装、注册商标,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推广南河沟花椒文化和产品特色。去年,公司线万元,“南庄村花椒”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截至目前,阳高乡花椒种植面积1.1万余亩,年总产量约100万斤,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

  为推动花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平顺县实施了一系列扎实举措。目前,平顺花椒种植已覆盖11个乡镇,总面积达8.44万亩,年产量超过400万斤,约占山西省花椒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年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带动3.5万农户增收致富。这颗小小的红花椒,已成为平顺县最具影响力和带动效应的富民支柱产业。

  9月中旬,朔州市应县的田野里,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南河种镇的青椒田里,60多岁的王老汉弯腰摘下沉甸甸的青椒,指尖还沾着泥土:“今年雨水足、肥料好,12亩青椒亩产超5000公斤,收购商在地头等着,根本不愁卖!”连片田垄间,数十名农户穿梭采摘,青椒挂满枝头、胡萝卜露半截,勾勒出三晋大地的秋日丰产图。

  分拣棚里,农户们忙着筛选、贴标,20余辆货车每日将鲜蔬运往京、津、太原,24小时直达市场。

  今年应县蔬菜预计总产量稳增。泥土里的收获、大棚里的智慧,正让“晋韵秋实”的味道飘得更远,也为乡村经济注入满满活力。

  近年来,大同市阳高县立足阳高资源优势、气候优势,依托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的金字招牌,倾力打造“阳高红”水果西红柿特色产业。今年又制定出台了《支持西红柿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不仅有效解决了“阳高红”西红柿种植户面临的困难和难题,更增强了农户和合作社的信心,有力赋能“阳高红”西红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链条不断延伸、效益稳步提升。

  目前,全县“阳高红”西红柿取得丰收,预计产量将突破8万吨,产值达5亿元。小西红柿正在打造成带动群众增收的大产业,成为一张展现阳高产业特色的亮丽名片。

  立秋以来,忻州市忻府区奇村镇杨胡村的葡萄陆续成熟,一串串饱满多汁的葡萄挂满枝头。

  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精细的种植管护和多元的销售渠道,杨胡葡萄已从田间地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钱串串”。

  丰收时节走进杨胡村的葡萄园,多个品种的葡萄沉甸甸的,让人看着就眼馋。杨胡村的地理环境形成独特小气候,非常利于葡萄种植。昼夜温差极大,能显著提升葡萄糖分积累。此外,这里降雨分布特殊,避免了果实生长期因过多降水导致的病害问题。这些独特条件使得杨胡葡萄长得更好,不仅个头大,口感也更优越。

  村干部介绍,杨胡村多年扎根葡萄产业的种植户对葡萄品质有着极致追求,他们经常参加各种培训,通过网络学习新技术,孕育出的葡萄极具市场竞争力。现在,村民种青黄王1号葡萄实实在在能赚钱,一亩地一年下来稳定有一万多块收入,而且从来不用愁卖不出去。好多客户都是冲着杨胡葡萄这个牌子专门上门购买。

  路边两侧有人支起卖葡萄的摊位,陆陆续续有路过的游客驻足。这样既供采购商批量收购,又自家摆摊零售的模式,在杨胡村早已寻常。

  村干部欣慰地介绍,这串起了农户幸福生活的葡萄,不仅是村里的支柱产业,更成了奇村温泉康养版图上的一枚“清甜”。目前全村共种植葡萄800余亩,主要品种为巨峰、阳光玫瑰、户太8号、早黑宝等品种,每亩可挂300余株,每株10余串。随着奇村温泉优势的越来越凸显,杨胡葡萄声名远扬。